CSD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pt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2

中華人民

中華人民
共和國少數民族
共和國少數民族
最少人數民族 --- 基諾族
最少人數民族 --- 基諾族
匯報目標

GP 研究少數民族歷史故事

了解當地居民飲食習俗

增加對少數民族認知

7 認識少數民族獨有特色

分析政府對少數民族發展幫助
傳說歷史

版本一

當地人傳說,在遠古的時代,洪水淹沒大地,只有一對善良勇敢的同胞兄妹瑪黑、瑪
紐受仙人保護和指點,倖免於難, 經過各種艱難波折,最終結為夫妻。仙人曾賜予他
們 10 顆葫蘆籽,種下後隻長出 1 顆,結出的 100 個小葫蘆中,僅長成 1 個,卻長得
像房子一樣大,裡邊還有人在說話,打開一看,葫蘆裡出來 4 種人,先出來的是基諾
人,依次而出的是漢人、傣人、哈尼人(有的說還有第五種人,是布朗人)。後來,
他們各自找到了樂土。從這個傳說裡,可以反映出基諾族同漢、傣、哈尼等民族在遠
古時代的密切關係。
傳說歷史

版本二

基諾族是從普洱、墨江甚至更遠的北方遷來的。遷徙時曾經過昆明和峨山縣的“沒且
竜”,後又輾轉至西雙版納的勐遮和勐養,最終定居於基諾洛克。基諾族的巫師為死
者送魂,也都送往北方。基諾族來到基諾山,先定居在一個叫“傑卓”的山梁子上,
至今人們仍把這塊地方稱為“特巴特前”,意為基諾人共有的地方。據說基諾族居住
在“傑卓”時,以樹葉、獸皮為衣,以採集、狩獵為食,生活相當艱難。由採集狩獵
經濟到山地農業經濟的轉化,是基諾族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巨大進步,可是他們的旱稻
種籽來得卻不容易。相傳,基諾人因得不到旱稻種籽,於是設法帶獵狗深入到產稻區,
讓獵狗在谷堆上打了幾個滾,結果在狗毛里帶回了數十粒稻種,此後稻種逐漸繁殖,
就使基諾族進入了以種植旱稻為主的山地農業時代。
記載歷史

基諾族最早的隸屬關係可以追溯到 1160 年,叭真統一勐泐各部落,建立勐泐景龍金


殿國時,基諾山即為叭真王族的世襲領地。元朝在雲南設置行省之後,西雙版納納入
元朝的統治範圍。元朝政府設立徹里路,委任傣族土官進行統治。明朝改置車裡軍民
宣慰使司,土司統治一直沿至清代。基諾山也是隸屬其轄地。清朝鄂爾泰任雲南總督
時,為開拓西雙版納,於雍正七年( 1729 年) “江內六版納”,實行改土歸流,基
諾山隸屬普洱府,雍正七年至十三年( 1729 年— 1735 年)在攸樂山的茨通寨築磚城,
派騎兵、步兵約 500 人駐守該地,設攸樂同知。清雍正十三年( 1735 年)因“煙瘴
甚盛”,駐軍和行政官吏病死頗多,清廷撤消了攸樂同知,委任基諾族首領為“攸樂
土目”,作為代理人直接管理基諾山區。後來基諾山區長期受傣族封建領主管轄,傣
族封建領主“召片領”在基諾山頭人中委任“叭雅”、“扎”、“先”。民國年間,
國民政府曾將基諾山歸小勐養鄉管轄,後又推行保甲制,在基諾族上層頭目中任命保
長、甲長,於是,基諾山區形成“三位一體”的政治組織。
當地居民飲食習俗

早餐 午餐 晚餐 飲品
飯 飯 餸菜 酒
早餐通常把糯米飯 午餐多把米飯用芭 晚餐除主食米飯外, 基諾族普遍喜好飲 ,
用手捏成團吃 蕉葉包好帶到地裏 還備有一些菜肴 所飲用的酒大都是
隨時加鹽和辣椒食 自家用大米或玉米
用 釀製
當地居民習俗

特別食物 樂器 原始宗教 建築
狗肉 太陽鼓 祖先 幹欄木結構房屋
過年或祭祀時 , 以傳 太陽鼓是基諾族最 基諾族普遍信仰原 一般為上下兩層,
統的剽牛活動最為 神聖的祭器和樂器 始宗教,崇拜自然, 樓下一層無墻壁,
隆重。每次祭祀一 崇拜祖先,相信萬 用於放雜物,樓上
般都要宰狗。 物有靈。 一層是居住的正房。
服飾

基諾族男女皆喜歡戴大耳環,耳環眼
較大。他們認為耳環眼的大小,是一
少數民族用色的寓意
個人勤勞與否的象徵,所以從小就穿
耳環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擴大。 原色 -- 尊重自然的心態表露
如果一個人的耳環眼小,則會被人認
為是膽小、懶惰。基諾族男子穿寬褲, 藍色 -- 像徵著永恆、堅貞和忠誠
無領對襟白色外衣。女子挽發高髻,
頭戴三角形尖帽,身背大麻布袋,在 紅色 -- 象徵著喜慶、吉祥
白背心上刺有各色圖案,外著無領長
袖外衣,下穿黑色紅邊的合縫裙子。
基諾族喜歡穿自織的帶有藍、紅、黑 黑色 -- 象徵大地和哀傷
色紋土布,富有民族特色。
基諾族人口
2000 2010 2015 2020 2021
20.9k 23.1k 24.3k 25.9k 26.1k

80%
.

2000 2010 2015 2020 2021


發展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基諾族從原始粗
放的山地農業開始向牛耕農業轉變,當地開墾水田六
千餘畝,糧食産量成倍增長。基諾公社時期,開始依
據山區特點發展民族經濟,當時新寨大隊擴大茶葉種
植面積達 1900 畝,還開展了種植砂仁、紫膠等的生産。
水牛、黃牛用于生産勞動,不再是單純用來祭鬼神犧 新中國成立後,基諾族實現了跨越性發展。曆
牲品。公社購買了 20 多台大小拖拉機用于生産。興修 史上基諾族幾乎是一個與世隔絕,生産力低下,
小水庫 5 個, 2 個小型水電站,電線也架設到基諾山
區,使基諾族人民能用機器加工農産
生活貧困,散居于深山老林中鮮爲人知的少數
品、電燈照明,極大地方便了生産生活。改革開放後, 民族。新中國成立後,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
基諾族社會經濟發展又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 1981 年 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在各民族同胞的
.
基諾族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 1984 年推行了家庭聯産
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群衆的積極性。近年來随 關心和支持下,昔日貧窮、落後的基諾族人民
着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基諾族人民因地制宜, 走完了人類社會幾千年的曆史進程,從一個“
積極對農業結構和農村産業結構進行調整,采用先進
适用技術改造糧食種植,使原來粗放落後的旱地耕作
刀耕火種”、“刻木記事”的原始民族順利過
方式向糧食種植的科學化目标邁進。旱稻畝産量從 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曆史性的飛躍,創
1980 年的 100 公斤提高到 1998 年的 133 公斤。全鄉 造了我國少數民族發展史上的奇迹。現在,基
水田面積穩定在 6000 畝左右,在耕地面積有所減少的
情況下,人均糧食從 1979 年的 478 公斤提高到 1998 諾族人民的各項社會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
年的 628 公斤。 2003 年全鄉有耕地面積 30715 畝, 化,基諾族山寨舊貌變新顔。
其中水田面積 6655 畝。糧食播種面積 30669 畝,總
産量 5345 . 6 千公斤,農民人均占有糧 525 公斤。
與此同時,在黨和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下,大力發展養
殖業,大牲畜從 1954 年的 627 頭發展到 2003 年的
1263 頭,生豬從 1954 年的 1960 頭發展到 2003 年的
11052 頭。基諾族過去從不養魚,至 2003 年,養魚
125 畝,産量 10700 公斤。 2003 年全鄉農業總産值
3412 萬元
發展
BY CCP

1954 年 4 月,黨和政府派
1956 年底,普遍成立了換
民族工作隊進入基諾山區,
工互助組。 1957 年 2 月成
宣傳黨的民族政策,争取團
立了“攸樂山區生産文化站
結民族宗教上層人士、知名
”(基諾洛克生産文化站),
人士和疏通民族關系,發展
協商選舉出基諾族的站長和
生産。在政治上團結了廣大
副站長,全基諾山 36 村寨,
群衆,培養了一批民族工作
963 戶人家, 5284 人開始
的積極分子,保證了民主建
享受到民族平等和當家作主
政的順利進行。 .
的權利。 1958 年攸樂山區
生産文化站改稱爲基諾洛克
黨和政府針對基諾族社會特點,
區政府,隸屬西雙版納傣族
按照“團結、生産、進步”的
自治州景洪縣。黨的十一屆
工作方針,采取了不經過民主
三中全會後,基諾族人民走
改革而采取發展其生産文化的
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
辦法,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
政策,得到了廣大基諾族人民
的歡迎和擁護,實現了曆史性
的跨越。 .
中華人民
共和國少數民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最少人數民族 --- 基諾族

You might also like